作業名稱: | Ping及TraceRoute的實際操作及相關資料記錄 |
總分 | 0分 |
比重 | 7% |
總題數 | 0題 |
作答起訖日期與時間 | 從 2009-02-21 00:00 到 2009-03-15 23:59 |
第三次作業的內容為請各位同學利用 ping 與 traceroute (NT﹑XP作業系統請用 tracert)指令,分兩次時間
A段時間 00:00-12:00 AM
B段時間 00:00-12:00 PM
連到 www.stanford.edu ,將所得結果依下列兩個要求填寫。
要求一:「正式作業」,請詳細撰寫。
以 .swf 檔案格式填寫繳交到作業上傳區,並須包含下列內容:
(1)說明您的上網環境(ex:ADSL﹑Cable Modem﹑撥接...)與ISP(ex:HiNet﹑SeedNet﹑TANet...)。
(2)ping 連到 www.stanford.edu 20次並註明詳細時間(A、B兩段時間各一次,ex:09:00AM與9:00PM),並說明比較兩次結果的差異。
(3)traceroute 到 www.stanford.edu 並註明詳細時間(A、B兩段時間各一次,ex:09:00AM與9:00PM),並說明連到 www.stanford.edu 中間經過哪些地方,並比較兩次結果的差異。
(4)利用http://www.traceroute.org、http://www.traceroute.net網站或是http://www.linkwan.com/visualroute/網站,挑選從三個不同的國家traceroute到www.stanford.edu所走的路徑,比較由這四個不同國家(包含你所在的台灣)連到www.stanford.edu的結果中,分析出你的觀察與結論是什麼?
(5)使用Ping, Tracert和NeoTrace探索台灣和五大洲及重要國家之間的網路拓樸架構,頻寬大小等分析,並記錄自己重要的發現。
作業請依照以下規定之格式清楚敘述:
[目的]
[說明]
[上網的方式]
[上網的ISP]
[第一次PING的時間與結果]
[第二次PING的時間與結果]
[第一次TraceRoute的時間與結果]
[第二次TraceRoute的時間與結果]
[結果之分析與比較]
[心得撰寫]
備註:NeoTrace的使用在教材節點的[其它輔助類]=>[NeoT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