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訊號時、為什麼短距離和長距離不一樣?
Local 訊號衰減、但也不至於衰減到難以辨認。
遠端的話、就會因為傳遞的物質有阻抗而衰減到無法辨認。
(即使光纖也會有、需用repeater)
◆電腦傳送的資料上都是Bit為單位、
但是實體上常用︰電流(wire)、電磁波(wireless)、光(wire & wireless)
◆傳輸介質的進步、encoding的進步都會導致傳輸速度進步。
◆非同步傳輸的理由︰
1.送收雙方的速度不一樣
2.傳輸的時間不一樣(時而大量、時而無傳輸)
所以很多的protocol都是在做Control
◆為了讓不同的裝置可以互相溝通、必須需要標準、如ITU、EIA、IEEE。
◆短距離通訊的標準、最重要的兩點︰
1.訊號的時間(太短會MISS 太長浪費資源)
2.電壓(代表的意義、編碼方式level trigger 或 Age trigger)
◆以 RS232 為例︰
電流為例、負電壓代表1、正電壓代表0
電壓正負15V 、bits per singal/second 為多少等等
◆全雙工 和 半雙工
全雙工︰雙方可以同時送收資料
半雙工︰一次只有一方可以送收資料
◆Singals 傳送的目的︰
1.傳送資料
2.Control
◆一個通訊會有下列三個問題︰
1.訊號傳遞延遲時間
2.訊號衰減
3.雜訊干擾 error tracking/recovery
所以data transmittion protocol要去處理以上的問題、使得︰
第三層Error free
第二層logic link
第一層physical
◆Nyquist︰
理論值︰
最大的傳輸速度 = 2B log2 K bps
B︰頻寬(Bandwidth)
K︰encoding的技術在單位時間有K種狀態
所以提高Data Rate的方法
1.頻寬大的傳輸媒介
2.編碼技術的進步
如︰1.資料壓縮
2.利用不同頻段、多工的概念(上傳與下載在不同的頻段上)
比如光通訊、用DWDM(高密度波長多工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DWDM)
利用不同的頻道(EX 藍光、紅光)來增進傳輸的速度。
實際上︰
C = B log2 (1 + S/N) bps
C: Capacity; effective limit on the channel capacity
S: average signal power
N: average noise power
所以要增加Data Rate就要 降低noise (雜訊)
結論︰
技術上︰編碼技術的進步、增加單位時間內data encoding進去的數目
實體上︰減少雜訊的干擾
◆範例︰
voice telephone system has a S/N ratio of approximately 30 dB
and a BW of approximately 3000 Hz
所以速度為︰
30db = 10 log (S/N) => S/N = 1000
C = 3000 * log2 (1 + 1000) = 3000 * 10 = 30,000 bps
◆目前家用的ADSL也是透過電話線、但是速度比30,000 bps大、WHY?
因為︰
1.資料壓縮
2.利用不同頻段(multiple channel)、多工的概念(如︰上傳與下載在不同的頻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