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組別、角色
就是要贏,小盤商
(2) 玩啤酒遊戲時的心路歷程(一開始…接下來…後來…)
一開始訂單的量相對於庫存的量明顯較少,以為已經是在安全存量範圍,為了不想讓存貨累積太多,所下訂單的量都與下游要求的訂 單量差不多。但遊戲玩到中間時,訂單量突然增多,然而庫存已見底, 雖然也跟上游下訂了較大的量,但緩不濟急,導致欠貨情形產生,並維持了幾週。後來總算完成了所有的供貨,讓欠貨便成零,但接下來的訂單量又突然驟減,需求量幾乎等於零,之前向上游廠商開的訂單需求,此時反而成了很大的負擔,造成庫存堆積如山,無法消化。
(3) 玩啤酒遊戲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是誰的錯?誰應該負最大責任?
當下游要較大的訂單量時,上游給的量反而少,導致庫存耗盡。遊戲快結束時,下游幾乎已完全無需求,但上游此時給的量又超級無 敵多,呈現供需失調的現象。會造成這結果,跟每個環節都有關係,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消費者未來需求趨勢,一開始沒有準備好大量的庫存量,導致未來不敷使用,再加上供應鏈愈是在上游,需求變動量愈大,以及下訂交貨的時間延遲因素等,造成總體成本的增加。
(4) 如果讓我再玩一次,要如何改善績效?
因存貨成本比欠貨成本小,如果再玩一次,我會先判斷消費者未來的需求趨勢,儘管剛開始訂單量較少,也要先多準備兩三倍的存貨量,以因應未來可能的需求變化。另外每一次下的訂單量,幅度盡量不要差距過大,以避免到了更上游造成更大的影響。
(5)從啤酒遊戲活動中,我學到了什麼?
庫存管理的重要,如何維持在一定的庫存量,避免欠貨情形發生。另外就是長鞭效應,越到上游,影響範圍越大。因此上下游之間資訊的流通就顯的特別重要。
這個遊戲真好玩~
應該要再多玩幾次,讓大家從中學到如何進行控制的方式。
有成本概念似乎還是得不到最好的成績,最大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善變的人心創造善變的環境,而這些變數除非我們有經驗可以循跡研判! 不過這些依然是一種變數,經過人性的貪婪加持後更難掌控這些變化, 這也難怪最近的世界金融體系一連串的倒閉風潮一波接一波相繼而來!